從采礦到通風機行業(yè)領軍者
發(fā)布時間:
2016-05-25
一天晚上,從張家口機械工業(yè)學校畢業(yè)的宋海賓偶然在電視上看了一部介紹德國制造業(yè)何以崛起于世界的紀錄片,深受觸動。第二天,他就從網上下載下來,關上門看了三遍,之后又給員工們看,并萌生了轉向自己熟悉的裝備制造業(yè)的想法。
出乎意料的是,他的想法一經提出,就遭到了極力反對。他的家人說:“天底下沒有你這樣的傻瓜!”他的朋友問:“鐵礦這么賺錢,干嘛非要轉身投資大、回報慢的裝備制造業(yè)?”他的員工埋怨:“你去干吧,我們不跟你去。”
宋海賓很犟,盡管很多人反對,他還是決定走自己認準的路。2010年底,宋海賓成立了河北騫海鼓風機公司,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風機行業(yè)上。
怎樣成為通風機行業(yè)領軍者?
風機是石油、化工、煤炭、鋼鐵等行業(yè)生產的關鍵性部件,市場需求很大。由于受裝備和技術的限制,當時國內風機企業(yè)大多只能生產普通風機。
“跟在別人屁股后面學,只能是死路一條,必須做別人做不出來的高端產品。”公司一成立,宋海賓就明確了企業(yè)發(fā)展方向。
一切都得從零開始。
沒有現成廠房,他就聘請專家按照國際一流水準建設廠房、配套設備。“總投入7億多元,光從德國、丹麥進口的10多套風機加工設備就上億元。”宋海賓說。
沒有技術人才,宋海賓就先從一些大型風機廠挖人才,從一些大專院校招聘人才,后來又把目光瞄準了西安交大、遼東學院等高等院校的專家。為掌握先進技術,他向專家請教,并與他們洽談合作。有的專家沒時間,他就一早一晚守在專家門口;聽不懂專家講的術語,他就詳細做好筆記。外引內培,公司逐漸建起自己的科研隊伍,現有工程師26名,其中正高級工程師3名、副高級工程師12名。
在國內風機行業(yè)專家的幫助下,公司建立起了國內目前先進的空氣動力性能實驗室、國內領先水平的通風機與透平壓縮機柔性智能監(jiān)測中心、我省第一家風機裝備研發(fā)技術中心,成為集研發(fā)、設計、制造、試驗、監(jiān)測于一體的高端風機制造企業(yè)。
近日,我們來到位于宣化區(qū)經濟開發(fā)區(qū)的騫海鼓風機公司,只見大廳顯著位置擺放的不是公司的產品,而是一臺黑色流線型摩托車。
一個風機企業(yè)為何要擺放摩托車?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運濤介紹,德國以機械設備制造精密精良聞名天下,這個摩托車就是德國的產品。董事長宋海賓特意將它擺在這里,就是要求員工制造產品要精益求精,追求卓越品質。
在公司精細加工車間,有幾臺十米多長、兩人來高的大型設備。“這個叫靜葉可調軸流增壓風機,那個叫動葉可調軸流送風機,都是我們研發(fā)的目前國內先進的通風機。”張運濤介紹。
以靜動葉可調軸流風機為代表,該公司目前年可生產通風機300套,價值6億多元,是全國生產能力大、裝備先進的通風機生產企業(yè)。“現在公司的年銷售額只有七八千萬元。”張運濤說,這主要是受經濟下行壓力大的影響。
為尋找新的增長點,宋海賓經過論證和市場調研,確立了新的發(fā)展目標
進軍核電裝備行業(yè),專門生產用于保障核反應堆安全運行的關鍵零部件。
已跟法國安德魯·勞倫特公司簽訂了核電技術合作協議。宋海賓這幾天正在跟廣核集團洽談,爭取拿到一些合作項目。張運濤對新的轉型發(fā)展充滿了信心。
相關新聞